至少听完了她的推断,我觉得案件的真实情况或许就是如她所说,仔细对比现有的线索论证一番,她的推断从头到尾都合情合理,挑不出一丝毛病,而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怕就是凶手是如何处理现场而不在下水道留下痕迹的。

孙建国停止了摩挲下巴,微微点头的看向李军:“好像有几分道理,不管被他烧香的女人究竟是不是死者刘淑倩,这人都得列为嫌疑人之一,老李,派发搜捕证吧,不管凶手是不是他,我们去他店里看看就知道了。”

“好,这次我亲自带队去勘察。”

李军考虑了几秒最后缓缓的答应道,随后又将目光投向另外一个人,道:“对于刘淑倩的遗物检查有没有新的发现?”

“暂且没有,我们对刘淑倩的日记以及笔记本进行了仔细的翻阅,其中主要的内容偏向文学风,大多数是在叙述书籍的读后感以及个人的经历,并没有提到过感情的事情,不过其中斯达克书店曾在日记中提到过俩次。”

那人拿出三个本子,迅速的翻到其中一页:“第一次提到的时间是在2002年3月22日,内容是,‘小时候到不了的地方成了记忆中的远方,而长大后家却成了到了的远方,今天听人说起斯达克书店,还算不错,希望可慰风尘。’”

“第二次提到的时间是在2002年6月31号,内容是,‘斯达克书店,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该多好。记得郭襄曾经说过,世人都说我爱上了杨过杨大侠,才会在峨眉山上出了家,其实我只是爱上了峨眉山上的云和霞,它像极了十八岁那年的烟花。’”

听完他的话,我隐约猜到了刘淑倩当时的心态,在3月22日的时候,她第一次找到了一家名叫斯达克的书店,书店给她的感觉很好,所以才会比喻成“慰藉心灵的港湾”。

而在随后的三个多月中,发生过一些事情,很可能就是和斯达克店主张汉阳有关,最后说了句‘人生若只如初见’。至于最后那句话,好像出自《神雕侠侣》里面,我记得上学的那时候看过,到现在还有点印象,至于刘淑倩想表达的意思,我个人理解为她应该只是喜欢斯达克书店里的图书,而并不对店主张汉阳有意思,张汉阳见她经常来书店,也能产生了误解,从而有了后面的犯罪事实。”

一直未开口的张斌认真的说:“李队,我觉得这个张汉阳不太可能。”

头次见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李军瞬间来了兴趣,炯炯有神的看着他说:“嗯?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根据在一号现场发现的碎尸情况来看,凶手在分解完尸体的时候肯定需要大量清水冲洗,如果不清晰势必会留下大量的痕迹,但是小徐和副队长的住处并没有发现作案留下的痕迹,这是其一。”

“第二点值得怀疑的恰恰是副队长他俩在柜台上发现的东西,张汉阳在给一个神似刘淑倩的人烧香,换位思考的话,如果是我刚刚杀过人,肯定不会做出如此出格的举动。以防警察来家里怀疑,从而发现更大的端倪,所以我认为张汉阳或许通过某些途径得知他以前的未婚妻真的死了,从而给她烧香。副队他们也没看清,照片上的女子只是像刘淑倩,并不是认定了就是她。”

“我记得现在照照片都是很贵的,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哪来的钱给她拍照片?就算因为学校需要学生照片,但恐怕刘淑倩她也不会随随便便给一个人,先不说价值几何,从她内向性格既可以看出来。”

“其三,如果刘淑倩真的和张汉阳有瓜葛,她肯定早在日记里写了出来,内向的女生虽然不会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小秘密,但是十有八九会写在日记中,这点可以从她平时的日记中可以看出来。之前调查日记的人也说了,从篇的日记来看,只提到了斯达克书店,甚至都没有提到过张汉阳。”

“其四,张汉阳并不具备作案的首要因素,拥有独属于自己的屋子,他开的书店会时常有人光顾,从房屋的总体构造来看,并没有特别隐蔽的房子,从而使他没有足够隐私的空间用来分尸。在抛尸现场我收集证物的时候,我就发下了尸体有冻伤的痕迹,而张汉阳家里并没有冰箱。我个人觉得真正应该怀疑的人是饭店的老板,他拥有足够精湛的刀法,也拥有储藏尸体的冰箱,在送走白天的客人后,他会有自己独处的时间,其中还有很关键的一点,饭店这样的地方,会引来野猫之类的小动物寻找吃的,从而可以从侧面解释从尸体的碎片中检测出猫毛的成分。”

乍一听觉得似乎并不可能,仔细琢磨下,好像也有那么几分道理,正当我还在思考的时候,李军饶有兴趣的点点头,紧跟着有提问道:“不错,有几分道理,不过按照你说的可能,怎么解释她和饭店的老板之间有瓜葛?”

张斌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走到会议中那面写满7.14碎尸案线索的黑板前,指着上面第一条线索“尸体已经找到部分和未找到的部分”,面色凝重的说道:“从一开始就出现了个问题,死者刘淑倩的肌肉组织找到大半,也找到了头骨,但是并没有找到骸骨部分,我们所有人都认为凶手在别的地方已经将骸骨处理掉了,但是发动城的人员还是没有找到,有没有可能凶手其实并没有处理骸骨,而是将其留了下来,因为骸骨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