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徐,你那边情况怎么样?”

我打开账簿如实的汇报道:“市里共有俩家售卖氢氧化钠的商铺,现在已经调查完毕,最近三个月共有三人买过氢氧化钠,一个是市医院的郭超,另一个是松海大学的金卫家教授,最后一个是周氏纸业。”

电话那头停顿了几秒,最后说道:“你是新人,对于这方面流程还不熟悉,先回来开会,完了我让小刘带你去。现在队里要召开专案组会议,被害人的身份已经确定了。”

回到科里的会议室,在外的人员基本都到齐了,我看向李军,见他示意我坐下,便在最外围找了个地方坐下来。

轻咳了声,李军冷着脸说:“为了尽快确定被害人身份,我让人将寻尸启示发了出去,虽然已经确定了被害人的身份,但是现在的影响也很坏,市里各种谣言满天飞,什么疯狂杀人魔,已经杀了几十人,还有食人鬼之类的,将人切片煮了吃,各种版本传的有鼻子有眼。局里已经通知媒体尽力辟谣,但如果不能尽快的破案,辟谣就是在做无用功。”

“下面我说一下案情的最新进展,在寻尸启示发出去后,松海大学一学生找到我们,说其舍友刘淑倩七月三日傍晚出去后就没再回来,而寻尸启示上的照片和她很像。随后我们提取了其宿舍刘淑倩遗留的头发,通过对头发毛囊内的细胞做DNA检测鉴定,最终确定今早在松花街和黄埔街俩处发现的俩处碎尸系松海大学的大一学生刘淑倩。”

“刘淑倩,现年20岁,湖北荆州人,2001年9月考入松海大学,今年夏天暑假留校兼职,与其一起留下的,还有同宿舍的苏琪。根据对苏琪的询问,刘淑倩在七月三号当天兼职完回到宿舍,便换了身衣服说是去书店,之后一直不见人回来。以为她是回家了,便也未在意,直到今天在校门口看到寻尸启示才赶来报警。”

“根据对刘淑倩的辅导员和同学进行电话走访了解,发现刘淑倩本人比较内向,不善交流,因为家境贫寒,甚至有些自卑,所以她在学校的交际圈很小,除了和宿舍的五名舍友,和班上的人都未说过几句话,也从未见过她有异性朋友,所以目前初步判断为陌生人作案,目前已经派人对刘淑倩的当天的行踪进行详细调查。”

“这是被害人的尸检报告,你们互相传看一下,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

刘烨芳举手示意了下,李军停下看向她:“小刘你有什么疑问?”

“被害人刘淑倩在七月三号晚上穿什么衣服出去的哪家图书店?什么时间出寝室的?走之前有无什么异常的举动?”

李军翻了下手上的资料说:“刘淑倩当天上身穿的是一件白绿相间的格子衫,下身的衣服是一条黑色的长裤,据苏琪说刘淑倩共有俩套衣服,而其中一套我们已经在其宿舍找到。至于出门的时间,其舍友回忆说大概是在三号傍晚六点半左右,同时在她出门前并没有特殊举动,还是例如往常般铺好床。”

“关于去的哪家书店现在还在调查,她走的时候并没有和舍友说,松海大学周边的书店不少,排查起来得花费些时间。”

刘烨芳听完点点头没再多问,过了会,李军看向她说道:“小刘,你是学心理学的,能不能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下此次案件?”

见很多人看向自己,刘烨芳想了几秒拿起尸检报告仔细看了遍,最后谨慎的说道:“从目前的情况下,我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但都只是推测,毕竟现在的证据还是太少了。”

“首先我说下凶手与刘淑倩的关系,无非就是熟人作案,陌生人作案,或者是有着简单一面或几面之交的人作案,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第三种,因为刘淑倩当时刚到南京上学一年,加上性格内向,还不会有什么熟人,而且熟人作案事后警方肯定会首先排查,更重要的是凶手之所以敢于在家中长期存留尸体并从容碎尸,其心理上的自信正是源于自己与被害人的不熟悉,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能想到被害人来过自己家里。”

“被害人刘淑倩傍晚六点半出门,并在走之前铺好了被子,这说明她晚上是要回来睡觉的,潜在的信息指明她没有留宿在外的打算。现在这个季节,六点半的时候太阳还在,天色敞亮,刘淑倩不可能是被在路上遇害,而是在进入凶手的家中后被杀。也就是说,遇害地和分尸地是在同一个地方。”

“至于完的陌生人作案,我也只能说是基本排除,如果说刘淑倩是以和平方式进入凶手家中的,那应该对凶手有一点最基本的信任和好感,而在夜晚与一个完素不相识的人在街头临时产生这种信任似乎是很难的,但毕竟偶然的事情在现实中还是存在的,刘淑倩虽然性格内向、不善交往,但内向的人有时胆子更大,警惕性更低。”

刘烨芳看了一圈,见没人说话,接着说道:“其次,可以基本排除租房的可能,尸体被切成薄片,凶手能这么慢条斯理地碎尸,必须对场所安性有绝对的把握,不是一般情况下安,也不是基本安,而是绝对安。对于租来的房子至少房东也有钥匙,至少自己还不能完控制这个房间,如果是租的房子,凶手一定会尽快碎尸、尽快抛尸,降低风险,所以我认为凶手一定是这个住宅的房主。”

李军敲了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