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他蛰伏六年,不是永远都成竹在胸,也曾有过撑不下去的时候,为此不只一次想象过有朝一日凭他自己的能力拿回他该有的权势时候的风光,然而真的到了这一日,他并没有那么强烈的扬眉吐气,因为一切本是他应得。

&ep;&ep;只有这个阴错阳差替嫁来的小妻子,是出乎意料的惊喜。

&ep;&ep;她和别的姑娘是那么不一样,错过她,他不会找到第二个。

&ep;&ep;院子里玉簪石楠都在,莹月本该害羞的,但是想到他这哑疾“痊愈”得多么不容易,听见他此刻肆意清朗的大笑,她一边被转得晕头转向,一边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ep;&ep;为什么不笑呢。

&ep;&ep;多好啊。

&ep;&ep;那些阴郁愤激,胆战心惊的时刻,都过去了。

&ep;&ep;作者有话要说:  卡卡的,嗯不过明天就完结啦,感觉没有什么好写的了,谢谢大家一路的陪伴(* ̄3)(e ̄*)

&ep;&ep;下本还在古言和现言之间挣扎,前一阵子我想写现言,不过现在又想继续写古言了。。所以下一本可能还是这个频道,如果是古言的话,那就是女扮男装科举文。

&ep;&ep;我现在不怎么想搞宅斗,这是写完王女的后遗症,可是不搞宅斗的话,纯内宅姑娘是比较难展开,这个我得承认咳。。

&ep;&ep;141、第141章

&ep;&ep;接下来的一年里,方寒霄基本没怎么在家。

&ep;&ep;他满天下跑,剿完杀手又上运河巡视,巡视完运河又到边关转一圈,外人看着辛苦,可是懂行的都知道这是一等一的重用。

&ep;&ep;新帝简直是马不停蹄地在给他堆功劳。

&ep;&ep;拥立之功当然重要,而国事更为堂正,这重用里,蕴的还有长辈般的苦心。

&ep;&ep;当然,韩王作为一个心眼很阔的人,是想不到这么多的,对他来说,直接给方寒霄封个公侯又不费什么事,连封号他都想好了——就镇海,又是字又是号,省事又好记!

&ep;&ep;被原韩王妃现皇后无情地打回了:“之前的许多事,不好全往外揭,你封容易,别人未必心服,镇海既有本事,多打磨一阵又有什么打紧?”

&ep;&ep;新帝做皇帝还不太在行,听内人话是很在行的,一个楞都不打:“行,那就打磨打磨。”

&ep;&ep;皇后自己心里倒又过不去了,叹气道:“只是也委屈镇海了。”

&ep;&ep;想补偿也好办,委屈方寒霄的,就在莹月身上找回来好了。

&ep;&ep;于是莹月开始常常出入于宫廷中。

&ep;&ep;她开始很紧张,她生来就怕中年妇人,这是徐大太太给她留下的阴影,如今徐大太太虽然再也管不着她了,她自己也成长坚强许多,但要面对的是一国之母——怎么说,对方的身份也跟着上来了。

&ep;&ep;一个人幼年的经历,所造成的影响远比想象中的绵长,莹月在徐家长到十六岁,几乎没有见过外人,她在交际应酬上的礼仪好补,但心理上的缺失与底气,不是后来给些富贵就补得回来。

&ep;&ep;但她并非就要跟旁人一样,这条路走得不太顺,跌跌撞撞,未必就没有别的路走。

&ep;&ep;莹月对着皇后很紧张,熟悉得很慢,但她却很快和皇后膝下最小的皇子玩到一起去了。

&ep;&ep;小皇子年方九岁,被皇后见她时一起带在身边,中途皇后有事,出去了一下,小皇子是男孩子,顽皮坐不住,满殿里乱窜,乳母忙乱地抓他,要他听话守规矩,讲故事哄他,小皇子不要听:“我听过八十遍了,我都能倒背了!”

&ep;&ep;但乳母会选择讲故事来哄他,当然表示小皇子本身是爱听故事的,小皇子又跑,跑到莹月身边时,大概看她是个新面孔,也许能带来新故事,就扑她膝盖上问她:“姐姐,你会说故事吗?”

&ep;&ep;莹月对着小孩子是一点都不紧张的,小皇子虽然闹腾,但称呼也很有礼貌,她就先笑着问:“你想听哪一种故事?”

&ep;&ep;小皇子不挑,道:“什么都好,但是我听过的不要听了。”

&ep;&ep;他嘴很快,记性也好——也可能是翻来覆去听多了,巴拉巴拉就把自己听过的一堆倒出来了,有乳母给他说的,有新帝皇后给他说的,还有教他读书的先生给他说的。

&ep;&ep;但加起来其实也没有多少。

&ep;&ep;被他缠着说过故事的人里,照理要数先生最博览群书,知道的故事最多,但小皇子这个年纪,开始上学才两三年,先生教他仍以基础的启蒙为主,是不会把很多时间花在讲故事上的,要是因此耽误了小皇子的授课,回头对新帝不好交代呀。

&ep;&ep;于是小皇子的故事储存量,就多数来源于身边的亲人,他更小一点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