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

&ep;&ep;第1409章

&ep;&ep;常言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ep;&ep;但若提早一天,只是十四,却也不见得就能瞧出明显的缺处。

&ep;&ep;如果瞧得不怎么仔细的话,十四的月亮,也一样是圆的。

&ep;&ep;今日正是十四。

&ep;&ep;连绵数日的阴雨终于停歇,随着悬于天际的最后一朵乌云散去,今夜的天象,可实在是晴朗的很。

&ep;&ep;圆月挂在天空,同一时间,又有冷冷月华洒落大地。

&ep;&ep;而在这清冷月辉的照映下,有许多人,却都很难有一个安稳的睡眠。

&ep;&ep;比如自晚饭后,已在窗边坐了足足有好几个时辰的许仙。

&ep;&ep;比如自打从慕容白那里离开归家,便同妻子、老父,讲说了许多让人心神难宁的琐碎故事的李公甫。

&ep;&ep;又比如,居于西湖湖畔,金山寺中,从今日一早开始,便一直坐在观音殿中打坐参禅的寺中住持,法海。

&ep;&ep;法海已在殿中静坐了整整一天的时间。

&ep;&ep;但在此时,许是法海想着要往外头走走,转换一二心情,他却忽然从蒲垫上站起了身,迈步走到了观音殿外的小广场上,抬眼往天上望了过去。

&ep;&ep;“阿弥陀佛。”

&ep;&ep;“今夜,还真是个好天气。”

&ep;&ep;法海的嘴角带出一缕笑意,持在手上的念珠以一个固有的频率轻轻捻动,其上有隐隐的金色圣华流转,同穹顶洒落的月光交相辉映,带出一种别样的美感。

&ep;&ep;法海立在院中,正自一边观瞧着头顶圆月,一边思虑着当下时局里的各种疑难。

&ep;&ep;却在此时,忽听到身后有脚步声响传来。

&ep;&ep;法海扭头去看,映入眼中的,是面露微笑,手上持着一本佛经的清寒和尚。

&ep;&ep;清寒和尚却是才刚对寺中的几名晚辈弟子讲经回来,作为寺中辈分最高的几名长老之一,给晚辈弟子讲经说法,本就是清寒和尚肩上的职责。

&ep;&ep;他本是路过观音殿,看到法海站在殿前的小广场上仰天望月,遂朝着这边走了过来。

&ep;&ep;而等走到法海近前以后,见法海的目光往自己这里投来,于是,他便先将手上的佛经收起,随即面露浅笑,朝法海行了个礼出来,口称,“见过方丈。”

&ep;&ep;“原是师叔来了。”

&ep;&ep;法海朝清寒和尚轻轻点了下头,随即想到清寒和尚方才收入怀里的那本佛经,依稀瞧见,上书的乃是阿毗达摩俱舍论七个大字。

&ep;&ep;于是,法海便开口问道,“师叔今日讲的,是俱舍论?”

&ep;&ep;清寒和尚点点头,道,“是俱舍论。”

&ep;&ep;他笑着说道,“因着是三藏法师注解过的抄本,是故老衲讲说起来,却很容易就能点明关键,开解弟子们心中的慧根。”

&ep;&ep;唐时的三藏法师幼年时分,便是在金山寺里出的家,当时的三藏法师才刚出生不久,却因着父亲被歹人所害,而母亲则被贼人掳去。

&ep;&ep;为了救下他的性命,三藏法师的生母便将他放入一个澡盆里,送入江中,最终被金山寺里的一位老僧救下,并给取了个玄奘的法名。

&ep;&ep;虽说三藏法师后来去了长安,等取经归来,修成正果以后,更是在西天灵山得了一座佛陀果位。

&ep;&ep;但三藏法师与金山寺到底有着不浅的关联在,是故,待三藏法师与几个弟子取经归来,在长安大慈恩寺里弘法释经之时,便特意给金山寺送了一些真经的抄本。

&ep;&ep;而这些抄本,便成了对金山寺来说,极为重要的底蕴积累,为金山寺教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高僧大德。

&ep;&ep;心中思绪千转,想到三藏法师所达成的功业,法海的心里不免生出几许的羡慕心情来。

&ep;&ep;不过他的面上倒是并不显露太多,在清寒和尚眼里瞧来,当法海听过他的言语以后,不过就只微微一愣,随即便再开口,笑着朝自己摇起了头。

&ep;&ep;却只听法海摇头说道,“咱们寺中的弟子,哪个的心里没有慧根?”

&ep;&ep;作为天下有名的佛门大寺,金山寺中弟子门人的资质,自然不会太差。

&ep;&ep;法海说出这样的话来,当然便带了几分骄傲与自得在内,至于清寒和尚,他心里的骄傲,怕是更要比法海还更浓几分。

&ep;&ep;立在月下,两个人相视而笑。

&ep;&ep;又在谈了几句俱舍论里所述的经义以后,清寒和尚心念一转,忽的想起一件事来。

&ep;&ep;而这件事,从事实上来讲,也是金山寺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