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经历了一场大战,东阳县发现了,有一个强势的县令没有什么不好,在李敢当的率领下,积极响应号召,参与开发。

&ep;&ep;东阳县没有被战争打垮,反而到处爆发出蓬勃的生机。

&ep;&ep;一个好的主公是多么重要,就在此刻体现!

&ep;&ep;刘可没有用钱财乃至空口承诺收买民心,但是民心偏偏自动转向了他!

&ep;&ep;但是他没有自满骄傲,事必躬亲,嘘寒问暖。

&ep;&ep;不过,压力最大的还是武器作坊。昼夜不停地劳作,但是产出刘可还是不满意。

&ep;&ep;不出意外的话,与黄巾的大战指日可待。而现在装备的更换,才堪堪满足了1500人。

&ep;&ep;“我军缺乏弓兵。”郭嘉建议道。

&ep;&ep;不愧是军师,查漏补缺!

&ep;&ep;刘可恍然大悟,陷阵营都是步兵,自然要补充铠甲武器。但是虎卫军完全没有必要统一兵种,兵种的多元化很重要。

&ep;&ep;于是,在刘可的命令下,工匠开始着手打造弓弩。

&ep;&ep;弓箭手的人数暂时定为500人,但是考虑到被突袭,刘可奢侈地给他们配备了短剑。

&ep;&ep;刘可开始在扬州广招贤才,人群指定为匠人。

&ep;&ep;一人为匠,包五口吃住!

&ep;&ep;每月工钱500钱!

&ep;&ep;一时之间,工匠蜂拥而至。为此,有的人甚至成为了逃户。

&ep;&ep;刘可全部接纳。

&ep;&ep;但是,这引起了太守的不满。好在刘可得罪太守不是一天两天了,到现在也没有发生大规模冲突。

&ep;&ep;相安无事最好!

&ep;&ep;刘可忙忙碌碌,终于在一个星期后完成了军队的整肃。

&ep;&ep;现在,陷阵营和虎卫军已经是强军了,称为天下精锐都不为过。他们换下来的装备给了城卫军,省了不少军费。

&ep;&ep;就在此时,太守再次派人前来,督促刘可出兵。

&ep;&ep;使团足足数百人,挑衅的意味十足。

&ep;&ep;上次使者不是失踪了吗?有本事让我们也失踪!

&ep;&ep;刘可懒得搭理他们,粗茶淡饭招待着。只要不闹事,就不管他们。

&ep;&ep;为此,刘可找来了鲁肃和郭嘉商议此时。

&ep;&ep;以刘可现在的实力,完全可以不把太守放在眼里。

&ep;&ep;所以。要不要按照约定出兵,值得商议。

&ep;&ep;“出战!”郭嘉肯定地道,“主公想要成大事,就必须有足够的威望!而黄巾军就是您的垫脚石!”

&ep;&ep;但是刘可没有急着拍板,问鲁肃道:“子敬以为如何?”

&ep;&ep;刘可要出战的话,会带走陷阵营和虎卫军。留下管亥和鲁肃,到了那时,鲁肃会成为东阳的主官,所以还是要参考他的意见。

&ep;&ep;“东阳,弹丸之地,主公需要更大的舞台。”鲁肃认真地道。

&ep;&ep;这意味着,他愿意承担这个责任。

&ep;&ep;接下来,他们就开始商议进军路线。扬州到洛阳路途不短,一般有两条路线,一个是走汝南-许昌-洛阳路线,另一个是绕道徐州,经过陈留。

&ep;&ep;只不过,汝南已经被黄巾军占领。

&ep;&ep;就在众人犹豫不决的时候,有下人来报,徐州糜竺来访。

&ep;&e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