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荣国府那边,不用常老夫人说,常夫人也会过去走走,只是又不好走得太近。外头关于宁荣两府的传闻就没有断过,真要是像外面传的那样,那么宁荣两府也就太没有规矩。

&ep;&ep;这般没有规矩的人家,怕是要盛极而衰。

&ep;&ep;常夫人不懂得政治,就想着后宅之事,不过到底要亲眼瞧瞧才成,不能人云亦云。

&ep;&ep;“妙玉那边,你也别多管。她总不可能饿着她自己的,能过得好。”常老夫人只差说就让妙玉一直待在翠云庵,别回来了。

&ep;&ep;“是能过得好。”常夫人听老太太又强调这话,着实无奈。

&ep;&ep;“京城不比姑苏,小心些为好。”常老夫人又道,“她那点本事……在京城不一定就好使,别出了事情,府里也不好过。”

&ep;&ep;“母亲,您这是说的什么话?”常夫人脸色微变,“妙玉何曾多说她一句常家的话,她只当她是无家之人。先前在姑苏,她也不曾多说的,倒是母亲跟人说她是家里的,还说让那些人尽管找妙玉。”

&ep;&ep;常夫人不满,事关女儿,哪里可能一直隐忍下去。女儿就是为了不让她在家里难过,才不多说老太太的不是。可女儿的不计较,女儿的孝顺,就成了老太太变本加厉欺负人的筹码。

&ep;&ep;因为老太太是长辈,就能肆无忌惮地说这些话吗?

&ep;&ep;“关心她罢了。”常老夫人皱眉,“家里这么多人,要是真被她牵累了,那可不好。”

&ep;&ep;“您就安心吧,这些年,她在家里住过多少时日?您要推脱关系,还真能推脱。”常夫人冷笑,“别忘了,妙玉本就是女户。”

&ep;&ep;当年,老太太觉得妙玉克她,就以一个小姑娘要出嫁的为由,说晚些上族谱。后来,妙玉带发修行,老太太干脆就让妙玉立女户。

&ep;&ep;按理来说,妙玉这样的情况不该立女户的,可常家到底是官宦人家,又有些能耐,最终还是给妙玉立了女户。那也是妙玉自己认可的,说是既然带发修行,远离家,那就该立个女户,这才能更彻底些。

&ep;&ep;因此,姑苏的一些人虽然知道妙玉是常家人,却不知道妙玉是女户。知道这一件事情的人少,也没几个人往外说,这到底是不光彩的事情。

&ep;&ep;“有您在,她自是不敢多来。”常夫人说完之后就走了,也不怕老太太说她不孝顺。

&ep;&ep;常夫人想老太太必定也不敢都跟儿孙说起这一件事情,本就是老太太的不对,怎么着,还指望大家都站在老太太那边吗?也就是家里的几个庶出子女哄着老太太,老爷可不哄着。

&ep;&ep;常夫人的夫君常大人对老太太是孝顺,可妙玉的事情让他明白老太太的为人,到底没有那么真心,就是做好本分。

&ep;&ep;过了两日,山下的那个老婆子的病好了许多,她家人知道是翠云庵的道姑给的药,便想着得去山上添点香油钱。没有银钱,那就是砍些柴火去也好。

&ep;&ep;那老婆子的儿子到了翠云庵,自是没有见到妙玉,只送了柴火,又问了小尼姑几句话。

&ep;&ep;“那为是姑苏来的姑姑。”小尼姑道,“极有本事,你家人能得到姑姑的救治,那也是缘。”

&ep;&ep;小尼姑没有都说,多说无益,等他们以后就知道了。

&ep;&ep;快过年了,一名年轻的夫人带着丫鬟前来翠云庵。这名夫人的表妹随着她夫君去了姑苏那边做官,跟这位夫人写信的时候,就写到姑苏那位有名的妙玉仙姑去了京城,说是就在翠云庵这边。

&ep;&ep;于是这名夫人左思右想,还是来了。

&ep;&ep;蒋氏嫁给她夫君已经五年左右,还没有怀上身孕。纵容她夫君还没有纳妾,但也快顶不住了,她看过御医,看过外面的大夫,都无用。

&ep;&ep;现在就是死马当成活马医,来瞧瞧。不然,她的夫君真的就要纳妾了,她的婆婆再看重她这个儿媳妇,却也不可能一直不要孙子。

&ep;&ep;妙玉原本想着年后再开单,没成想这么快就有人找她。

&ep;&ep;既然这人来了,那就是缘分。人不多,就这么一家,那就瞧瞧吧。

&ep;&ep;当蒋氏瞧见妙玉时,只觉得眼前的小姑娘长得十分好看,颇有几分不食烟火的仙女气息。若不是她表妹早就在信里提到这位姑姑的年纪小,她就要以为翠云庵的人糊弄她了。

&ep;&ep;“姑姑。”蒋氏前来见妙玉,还十分认真的行礼,没有把自己摆放得高高在上。

&ep;&ep;表妹断不会在这种事情骗她,便是被忽悠一下,那也无妨的。蒋氏认为自己已经快到穷途末路的地步,且试一试再说。

&ep;&ep;对方小小年纪就已经十分了得,那么自己说说子嗣问题,应当也无妨。

&ep;&ep;蒋氏瞥了一眼妙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