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愤怒的日军当晚就完成了一切战斗准备,只等次日天明重新夺回正定,杀奔郑村,将乔佑华的龙牙特遣队消灭殆尽。

&ep;&ep;而在这同时,刘一刀等人奉乔佑华的命令,分批带着侦察排的侦察兵们,分散潜伏到了石门往正定的几条必经之路上,日军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休想瞒过他们的眼睛。

&ep;&ep;之所以如此谨慎,不是因为乔佑华多么怕日军,有了完善的防御工事,再加上正定县城这个缓冲的真空地带,以及自己手中兵力翻了将近一番,弹药粮食都十分充足,乔佑华有信心击败任何来犯之敌。

&ep;&ep;当然这只是在现阶段内而言的,因为他知道,在淞沪会战与忻口会战等正面战场战斗最为激烈的时刻,纵然石门的鬼子再怎么对自己恨之入骨,也决计抽调不出来太多的兵力来对付自己。

&ep;&ep;而等鬼子打完正面战场回过头调大军来对付自己时,乔佑华相信自己的力量也早都发展到了一个更为强大的地步。

&ep;&ep;更何况,到时候乔佑华应该已经和八路军取得联系,加入了八路军,就再也不是孤军奋战了。

&ep;&ep;晋察冀大地上,他将有无数的友军兄弟部队。

&ep;&ep;只是因为现在秋收已经开始了,以特遣队目前的实力,还不足以影响整个正定县城内的秋收,但以杨柳镇为中心方圆几十里内的粮食,乔佑华却必须确保他们一粒不少的落入各村老百姓的口袋才行。

&ep;&ep;因为这些地带都已经成了龙牙特遣队的根据地势力范围之内,最大的地主都被打倒了,百姓们刚刚得到了土地,如果不能确保他们获得收获,那么来年可就要闹饥荒了,而且特遣队的军粮也没地方收了。

&ep;&ep;所以,在秋收完成之前,必须警惕鬼子随时可能发动的攻击,以便最快作出应对的制敌之策,避免百姓们的秋收遭到破坏。

&ep;&ep;到联系八路军,乔佑华在晚饭结束时,又去了一趟柳如涵坐镇的机要室,但是令乔佑华失望的是,柳如涵的密电本是****内部的密电本。

&ep;&ep;准确的来是八十五军的密电本,想要和第十八集团军司令部的电台取得联系,除非要经过现在闫老西当家的第二战区,但以龙牙特遣队目前这个野路子出身的身份,显然不可能得到第二战区长官部的回应。

&ep;&ep;总之一句话,在派系林立的民国,要想获得话语权,首先要自己手里的枪杆子多,枪杆子多了,腰杆子也就硬了,话才有分量。

&ep;&ep;其次就是要有足够的声望,这些天作战闲暇时间,乔佑华已经初步敲定了一个比较大胆而冒险的计划,那就是待秋收完成以后,率领一支精锐部队,一路南下,参加南京保卫战。

&ep;&ep;虽然他手里的兵力并不多,但并不代表不能创造奇迹,因为他已经有了一个计划,但是这个计划必须要一支得力部队的配合,乔佑华当然没可能指挥其他部队,所以这支部队只能是他自己的龙牙特遣队。

&ep;&ep;历史的改变,往往可能只是因为一个微不足道的人或者一件的事物,而乔佑华等人有着熟知历史走向的先见之明,日军兵力调配等一系列的先知优势,手下更有一支快速成长的武装力量。

&ep;&ep;阿基米德过,给我一个支,我能撬起整个地球。

&ep;&ep;而上天已经给了乔佑华一个千载难逢的重生机会,并赐给他三个最值得信赖的战友兄弟,让他有机会去改变那些历史悲剧。

&ep;&ep;身为中华男儿,值此民族危亡,国家危难之秋,理应挺身而出,为国而战,虽九死何

&ep;&ep;我想,任何一个炎黄子孙,后世的爱国志士,热血男儿们,如果有机会重生到197年,都不会在眼睁睁的坐视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民族悲剧和耻辱事件依然发生。

&ep;&ep;乔佑华本就是一名爱**人,入伍第一天起,为国而战,为民族而战的誓言就融入到了他的灵魂和血液当中,哪怕南京之行危难重重,九死一生,他亦不会动摇改变这段历史的决心。

&ep;&ep;更何况,拥有熟知历史走向这样天然优势的乔佑华明白,看似凶险万分,有死无生的南京保卫战实际上亦是一个充满机遇的良机,机遇永远都有风险伴随。

&ep;&ep;试想一下,南京城内囤积了多少武器弹药,其中不乏各种先进武器,而且南京保卫战的十几万****大多数都是从淞沪战场上撤退下来的****精锐,其中更有中央教导纵队,6师,88,87师这样的王牌中的王牌。

&ep;&ep;他们可以无论兵员素质还是武器装备,都是这个时期,中国之最强。

&ep;&ep;这些部队的溃兵一旦能被乔佑华所收拢,那龙牙特遣队的规模和战力将会得到一个空前的扩充!

&ep;&ep;二战时期中国战区盟军参谋长史迪威将军曾今评价过以蒋委员长为首的国民革命军,称这支军队是一流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