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沈明旸这么苦苦执着,不是因为他良心发现他爱我甚深,而是他发现,他身边再也没有一个人像我崔粲然这样毫无保留地对他。他后悔了。或者,”崔粲然垂下眼睫,目光投向地上的青草,声音飘远仿佛鬼魅,“他在愧疚。”

&ep;&ep;“当然不是因为他把本应该属于我的凤冠给了梅若华。别人心上的刀子和疼痛,他沈明旸才不会放在眼中呢。他愧疚,是因为,他杀了我全家。”

&ep;&ep;“西陉关一役,崔家老幼无数,只有我和我六哥逃出生天,甚至我当时肚子里的孩子都未能幸免于难,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他沈明旸!”

&ep;&ep;作者有话要说:

&ep;&ep;☆、第七十三章

&ep;&ep;第七十三章

&ep;&ep;段琛悚然一惊,竟睁大了眼睛,满是不可置信地看着崔粲然。

&ep;&ep;他万万想不到,沈明旸居然如此狠心,利用完崔家之后就一丢了之。仔细一想,又觉得这在情理之中。

&ep;&ep;有道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沈明旸父皇在位之时,崔粲然的爹就在朝中颇有权势,她的几个哥哥皆是人中龙凤,将来在朝廷上必定有一番作为。这样的人才,如果是出身平民或者不是出自一个家族,沈明旸还不会忌惮,但崔家这一支得天独厚,竟尽得上天眷顾,崔家子女个个都是出类拔萃之人,这样一群人聚集到一起,沈明旸自然不会放心。

&ep;&ep;他之前需要崔家帮他打天下,西陉关时大局已定,最后一战又有崔家替他拖住了废帝的大部分兵力,沈明旸的皇图霸业中再也不需要崔家的帮助。他自负雄才伟略,肯定不愿意自己的帝业跟一个女人的支持联系起来,加上崔安然在朝中根深蒂固,此时借着废帝之手除掉崔安然,是最好的机会。

&ep;&ep;沈明旸是个把事情各方面都衡量得很清楚的人。这么好的机会放在他面前,他肯定不会放过。和他的帝业比起来,崔粲然的心情,就不那么重要了。

&ep;&ep;更何况,当时女子出嫁从夫,别说沈明旸用了诡计不让崔粲然知道,就是他直接告诉崔粲然让她在中间选,崔粲然只要不想成为下堂妻,也只能选他。

&ep;&ep;政治与亲情的角逐,不要说是在皇家,就是一般人家,也并不少见。

&ep;&ep;沈明旸的姑姑,已故的长春公主沈风荷,当年下嫁那时的大司马卢勤之子卢友斌。卢勤早有不臣之心,但碍于在朝中弟子太多,不易剪除,皇帝就想以沈风荷与他暂时修好。沈风荷贤良淑德,温婉动人,卢友斌文采出众,玉树临风,两人婚后感情甚好,堪称一对璧人。只是这样的感情,并未让卢勤的野心消磨半分,他依旧发动了宫廷政变。

&ep;&ep;皇帝对卢勤的行为早有准备,也就将计就计引他上钩。卢勤政变失败,得了个满门被灭的结局,驸马卢友斌五马分尸,就连皇帝的亲女儿长春公主沈风荷,也因为皇帝一句,“枕边之人有异动而失察,此女必有异心,枉为皇族”,一杯毒酒断送了大好性命。

&ep;&ep;沈风荷当年究竟是真的不知道还是假的不知道段琛不清楚,但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太常见了。任何的感情在碰到政治时都会变得那么的不堪一击。

&ep;&ep;崔粲然神情看上去恹恹的,她虽然行为有些出格,但到底是受了“三从四德”那么多年教育的女子,自己丈夫是杀了自己全家的真凶,这样的真相,怎么样都让人难以接受吧?

&ep;&ep;如此看来,当年她死亡的真相,倒不是因为争风吃醋,争不过梅若华,一气之下才跑到椒房殿自焚而亡了。而是因为,她知道了曾经西陉关一役的真相,双重打击之下想不开,才去自杀了。

&ep;&ep;崔粲然啊,说她笨,她可以把偌大一个端王府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说她聪明吧,天下哪有人会还没报仇,先把自己给灭了的?

&ep;&ep;不过……段琛心念一动,当时那样的情况下,崔粲然心情激荡难言,她就算恨死了沈明旸,都未必下得了手。大爱后又大恨,那么矛盾的感情,也难怪她找不到出口,想不开要自杀了。

&ep;&ep;思及此处,段琛看向崔粲然的目光中不自觉地带了点点柔情。他几乎是下意识地伸出手去,想要摸摸她的头顶,仿佛用这种方法就可以安慰她。

&ep;&ep;可是那只手伸到半路上,又突然顿住了。

&ep;&ep;他突然想起,他凭什么起安慰她呢?他和她什么关系都没有,甚至连朋友都算不上,他以什么立场去安慰她呢?

&ep;&ep;段琛突然觉得自己非常无用。外人看崔粲然犹如一个女金刚,可就因为她承受能力强,所以就要把这世界上最肮脏最痛苦的事情全部压到她肩上吗?她最无助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人可以帮她分担,最痛苦的时候,只能想到去死……如果,如果当初他在的话,如果当初他已经有现在这么大了,是不是就不一样了呢?

&ep;&e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