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出了年,天气却越来越凉,眼见雨越来越大,赵灵实在等不住了,只好咬牙直接冲进了雨幕里。

&ep;&ep;马儿跑出叁十里地,赵灵的身上也彻底湿透,万幸在天黑前找到了间客栈,想也没想地先躲了进去。

&ep;&ep;掌柜正搁柜台前招待贵客,眼见赵灵要进来,马上嚷嚷道:“客官,客官,咱们这没房了。”

&ep;&ep;赵灵才将手里的马牵给店小二,在门外一听没房了,急忙忙进来问道:“那通铺还有没有,马厩呢,柴房我也睡得。”

&ep;&ep;掌柜挥挥手,“都没啦,您看大堂这么多人都在等退房,就是能匀一间出来,我也得讲个先来后到不是?”

&ep;&ep;赵灵这才注意到客栈全是人,连楼上楼下的过道里都站着人,大家身上湿漉漉的,大半都和她一样是进来避雨的。

&ep;&ep;她心里暗骂:也是邪了门了,出了京后就一直下雨,她这都跑出五个州府了,居然还在下。

&ep;&ep;打尖是不成了,求顿温饱总行吧,她转头便吩咐掌柜,“店家,那你给我来两个小菜,叁两米饭,就在大堂里用。”

&ep;&ep;掌柜算盘都不用拨,直接报了数出来,“承您惠顾,总共一两银子。”

&ep;&ep;赵灵眼睛都瞪圆了,“你说多少?!”

&ep;&ep;掌柜干笑了一声,“您没听错,是一两。”

&ep;&ep;赵灵嘴里的黑店二字就要蹦出来,掌柜仿佛猜到她要说什么,表情见怪不怪地说,“今年收成不好,如今大家手里的粮食都是吃一口少一口,实不相瞒,就这价钱我也是压着本钱在卖的,姑娘若不信,往前走两里地还有一间,只是到了那,你就得做好这个数的准备。”

&ep;&ep;他一张手,直接比了个五。

&ep;&ep;五两!赵灵可真要倒吸口凉气。

&ep;&ep;旁边正在等候的商旅顿时笑出来,声音温温润润,“姑娘,您是外乡来的吧?”

&ep;&ep;赵灵头都没回,一个劲地在心里算着身上仅剩下的二十几两银子够吃上几顿饭。

&ep;&ep;“这位掌柜倒没骗你,如今除了咱们越州城还能买到米,其他郡县的米价早就是一天一个价了。”

&ep;&ep;赵灵突然想到自己这一路过来,打尖吃饭的花费的确是越来越贵,出门前她带了五十两,没想到如今路程还未过半,身上银子就所剩无几了。

&ep;&ep;“掌柜的,这米价越来越贵,是和下雨有关吗?”赵灵多问了一句。

&ep;&ep;旁边的商旅解释说:“姑娘可有觉得今年格外冷些?”

&ep;&ep;赵灵一路冻过来的,深有体会地说:“对对,我越往南走越觉得冷。”

&ep;&ep;商旅笑笑,“便是如此,人都受不了,何况地上要看天生长的粮食。”

&ep;&ep;赵灵听不太懂,但不妨碍她觉得事关重大,尤其有了前年去江州买米的经历,这米价涨多了是要出乱子的,当下肚子也顾不上了,赶紧问掌柜要纸笔,她要马上给老大去信一封。

&ep;&ep;赵灵大字不认识几个,写信一事自然也拜托给了掌柜。

&ep;&ep;掌柜事先言明代笔是要收润笔费的,赵灵心想那能花几个铜板,大手一挥让掌柜只管写。

&ep;&ep;掌柜才落笔,听到这信是要去往盛京,马上狐疑地抬眼,“姑娘是给京里去信?”

&ep;&ep;旁边的商旅也惊讶地说:“姑娘莫非是想让您的家人开始屯粮?”

&ep;&ep;赵灵挠挠头,这话好像怎么回都不对,便老老实实地说:“我们东家很聪明,兴许她有办法能让这米价降下来。”

&ep;&ep;商旅愣了一下,摇摇头微笑着不说话。掌柜不以为然地一边落笔一边说:“年初,越州城米价由二十文一升至叁十文一升,不出半月,又至五十文一升。”

&ep;&ep;掌柜在最后落款时,停笔,问:“姑娘如何称呼?”

&ep;&ep;赵灵看了一眼,奇怪说:“你怎么不多写点,把你们这的情况都写进去啊,我又不是不给你银子。”

&ep;&ep;掌柜淡淡地瞥了她一眼,“你们东家要真是个聪明人,老朽这信里已经写的够多了。姑娘,怎么称呼啊,老朽要给您署名了。”

&ep;&ep;“赵,就是悄悄走的赵,百家姓排第一的。”

&ep;&ep;“您这倒是大姓,得了,就给您署名赵姑娘了。您这信要寄给谁啊?”

&ep;&ep;赵灵报了盛京东大街燕楼质库的门牌。

&ep;&ep;掌柜利落地将信封装好,痛快地要了赵灵一两银子。

&ep;&ep;赵灵又被惊到了,“您这也没写几行啊,怎么还要一两呢。”

&ep;&ep;掌柜没好气地说,“姑娘以为这信是凭空出现在京里的?”

&e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