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东宫。

&ep;&ep;伴随着轻轻地搁笔,响起的是男子温润的声音,“何时的事?”

&ep;&ep;“回殿下,是一个时辰前。”跪着的侍卫恭敬地回话。

&ep;&ep;蓄着山羊胡子的董中也站在案前,瞪着地上跪着的几个官员,眼中几乎要喷出不满来:“为何一个时辰前的事情现在才来报?”

&ep;&ep;侍卫犹豫了一番才说:“回大人,猗兰殿最近削减了不少人手,我们的人也被摘出去不少,剩下的眼线又不在跟前伺候,所以……”

&ep;&ep;没等侍卫说完,董中就不耐烦地挥手让他下去。

&ep;&ep;太子在盥手后,重新坐回案前,见董中若由所思,不由问道:“先生以为有诈?”

&ep;&ep;董中摸摸胡子,忧心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臣总觉得这叶家并不像表面上的归顺我们。”

&ep;&ep;太子并不在意,只道:“孤虽允诺了叶家子弟十载之后可以应试,可叁载之后又叁载,我朝中人才不知几何,叶家要想重新在朝中站稳脚跟,凭他叶知秋一人之力,难度也无异于登天。”

&ep;&ep;董中不敢轻敌,叶知秋的惊才绝艳他早些年领教过,只是对上太子的自信,话就不好说了。

&ep;&ep;他将目光投向一直在旁沉默的刘问。

&ep;&ep;刘问接到暗示,徐徐说道:“董先生担忧的也不无道理,这叶家就宛如野草,不怕旱涝,挖断了又生根,殿下此刻不斩草除根,难保它有天不会卷土重来,要势不可挡的。”

&ep;&ep;太子面无表情,“一丛杂草竟也能让两位先生如此担忧,真有那日,些微的星星之火便能燎原,孤何惧于一个叶家。”说着眼神又骤然锐利,“与其担心叶家,不如去想想燕相那边,该如何让他老实些。”

&ep;&ep;这倒是正经事。

&ep;&ep;虽然大印、遗诏都在他们手里,连御前伺候的太监也被他们割了舌头,可遗诏出自燕不离之手,这人一向狡猾,往日又是天子近臣,难说不会有后招等着他们。

&ep;&ep;太子要顺利登基,文臣武将的支持必不可少,不然太子还没登基,他燕不离一介老臣要弄出个什么死谏以告天下,天下人要如何看待新皇。

&ep;&ep;刘问没有与燕不离交过手,只是拿文人的心性揣摩,就知燕不离不好对付,他想了想说:“与其硬来,不如怀柔,给个忠勇侯的爵位如何?”

&ep;&ep;空气安静了一瞬,董中没想到刘问会出此奇招,不禁连声叫好,“好好好,既无实权,又能用忠勇压他一头,可行可行。”

&ep;&ep;只是,燕不离身居高位,又是天子重臣,一个爵位怕是不能让他闭嘴的。

&ep;&ep;董中又道:“不如赐一个公爵。”

&ep;&ep;刘问很快明白过来,忍不住微微一笑,说了个,“妙。”

&ep;&ep;“燕相名下就两个儿子,长子天资聪颖,却是继子,而亲儿子虚岁不过叁周,便是要袭爵,庶子袭爵需降两等,燕不离致仕在即,儿子却还年幼,他如何不恐慌盛京城里会没了他的一席之地?殿下若在此时给予爵位,又能将那孩子生母的出身提上一提,燕不离必然会对殿下的恩情铭感五内。”

&ep;&ep;太子在心中琢磨。一个爵位,一边是羽翼丰益的继子,一边是嗷嗷待哺的亲儿子,这个事情只要安排的好,他那名继子未尝不能利用。

&ep;&ep;至于爵位,能给出去就能收回来。

&ep;&ep;这般想,太子便对此事欣然同意。

&ep;&ep;只是,由谁去递话,却成了难题。

&ep;&ep;董中和刘问身为谋士自然越少露面越好,而太子全心信任的人里面除了他们,就只剩下户部的周毓华。

&ep;&ep;“速速让周大人进宫一趟。”太子吩咐下去。

&ep;&ep;不消两个时辰,猗兰宫不寻常的动静在天亮前就送到了各处人手里。

&ep;&ep;便是燕云歌自己也在叁日后听到了些风声。

&ep;&ep;“封爵??她吃惊地看向季幽。

&ep;&ep;季幽神情颇有些尴尬,“是他送来的消息,想来是真的。”

&ep;&ep;叶知秋的消息。

&ep;&ep;燕云歌面色发沉,太子竟会示弱,难道连他对燕不离束手无策?

&ep;&ep;不该这样,燕不离那样忘恩寡义的人凭什么临老还白得一个爵位。

&ep;&ep;燕云歌恨地一捶桌面。

&ep;&ep;季幽一时无措,正要说什么,外面传来张妈呵斥的声音。

&ep;&ep;“她算哪门子的表小姐,凭她一句话,我们少夫人是她想见就能见的。”

&ep;&ep;燕云歌让季幽出去看看情况。

&ep;&ep;院子里,春兰眼睛泛红,怯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