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虎贲将军高秀是章玄扈宠妃高苗苗的亲弟弟,他并没有统兵的大能,只是靠裙带关系爬上来的。丞相董安本想谏言劝阻,但皇帝章玄扈已经离去。

很快,各国接到了圣旨,各王的心思也各不相同,欣喜的同时还各自打着小九九。也就是说,帝国已经正式承认各国所属的领地和疆域,今后有更大的自主权。

诏书令各诸侯王各领兵五万于十五日之后在帝国项关集结。其中,梁、郑、宣三国最为积极,均提前到达项关;燕、申因距离较远,紧随其后;至于宋国,则应付了事,在国内组织了三万老弱残兵,拖拖拉拉的向项关进发。

最终,在二十日后,项关集结了三十三万大军。

此刻,吴国已面吞并了交西国,正面围困交西国的都城,准备磨刀霍霍,做好最后的攻城准备。

楚国,也攻下了巴郡八座要塞及城池,此刻,已对巴郡形成兵临城下之势。

……

楚国都城,衡州。

楚王楚昱坐在王位上一脸的凝重之色,看向了下首的左右文臣武将。

丞相卓霖出列道:“大王!现在局势于我楚国不利!诸国联军已陈兵三十余万屯兵于项关!倘如联军直取正阳关,则我军危矣!且上将军洪鄄深陷巴郡之地,蜀郡也已派兵增援!”

“那以丞相之意该当如何?”楚王楚昱道。

“当以......班师回援......才是上策!......”丞相卓霖看着楚王楚昱有些无奈道。

“大王不可!......”尚书大人蒋言琦道。

“哦!......”楚王楚昱看着蒋言琦。

“我军耗费钱粮、兵卒,不宜草草撤兵!况且我国兵精粮足,可派良将众多,仍有一战之力。眼下帝国的燃眉之急定然是救援交东、交西两国,联军虽众必定会分兵。我楚国尚有甲兵十余万,大王可派禁军大将楚沣统军十五万,陈兵于江城、九长关、正阳一带据守。”尚书大人蒋言琦缓缓道。

“报!......”这时,王宫外一个高亢的声音传进大殿。

“快传!......”楚王楚昱道。

士兵进殿后单膝下跪躬身道:“启禀大王!边关急报!......”

“快呈上来!......”楚王楚昱道。

楚王楚昱打开奏报信件,心情复杂,缓缓道:“宣、郑、梁三国十五万大军由项关经郑、宣两国浩浩荡荡向吴境进发;以大将军魏彧福为首,统兵十八万逼近我楚国正阳关!”

“大王!如今之计!......只有即刻增兵正阳关、九长关。正阳关若破,寿春、九长关就首当其冲了!”尚书大人蒋言琦道。

“大王!巴郡之地不可再攻打,应主动后撤据守,向朝廷释放出善意,让朝廷联军的矛头直接指向吴国。”丞相卓霖道。

“可联军即将兵临城下正阳关!又如之奈何?”楚昱道。

“正阳关城池不固,难以久守。且我楚军也不能直接面对联军的攻伐,即便我楚军守住了正阳关,我楚国将士不知又会有多少要折戟沙场,正面面对联军不但空耗钱粮,也极大的消耗量我楚国的国力。大王乃明君,不如......不如先弃守正阳关、寿春,据守九长关、江城。”丞相卓霖看着楚王的面色缓缓道。

“丞相!放弃正阳关就等于放弃了我楚国得之不易的一郡之地!”尚书大人蒋言琦不满道。

楚王楚昱怔怔地看着丞相卓霖。

“大王!正阳郡......我们只是战略上放弃,将来必将回归我楚国疆域。”卓霖道。

“丞相!......你且说说看!......”楚王楚昱显然也是对他放弃正阳郡的想法有些不悦。

“大将军魏彧福乃帝国名将!正阳郡守恐......恐不敌!......倘若我楚国主动放弃正阳郡,且又在巴郡之地主动后撤固守,帝国的联军定会直接兵临吴境。只要魏彧福深入吴境,吴王必定会以举国之兵奋起反抗。到时候,战事陷入胶着,我王可渔翁得利!......”丞相卓霖缓缓道。

“哦!......丞相之意是祸引东水,想让吴军与联军死拼?”楚昱道。

“我王英明!......”

“丞相!倘若放弃了正阳关,联军又逼近九长关,我楚国又当如何?”尚书大人蒋言琦道。

“江城城池高大,三面环水,易守难攻,必要时我楚军可退至江城据守,然后换回上将军洪鄄坐镇......”丞相卓霖道。

“啊!还要退?......”一众大臣惊核的无以复加,两两相望,窃窃私语。

“丞相啊!你让寡人献上两郡之地!......那寡人最后又能得到什么?”楚王楚昱显然也是对他放弃两郡之地的想法很是不满。

“大王!一城一地的得失相对于直面联军猛攻,对于我楚国来说应是最好的结果。再者,若是联军与吴军生死相向,我楚军可谋定而后动,最后的主动权就回到了大王的手中。到时候,重新夺回两地将易如反掌。”丞相卓霖道。

“嗯!......丞相所言,虽不无道理,但我两郡之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