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都城,衡州。位于现在的湖南长沙境内。

楚王楚昱(yù)坐在王位上,下首两列文武大臣。

“大王!帝都疆域洪水泛滥,自顾不暇,吴王正蠢蠢欲动似乎要对境内的交东、交西两国有趁机吞并之势。我王英明,当西出巴郡以扩充我国版图,壮大实力!”丞相卓霖出列道。

丞相卓霖五十出头,留有半尺的胡须,显得满面红光,很有精神,一看就显得很是精干。

“上将军洪爱卿何意?”楚王楚昱道。

上将军洪鄄(juàn),年约四十多岁,山羊胡须,身体壮硕,显得孔武有力,又有一种老谋深算的沉稳。曾为楚国的强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是一代名将。

洪鄄出列躬身道:“我王英明!但蜀地有一猛将叫姜武,很是骁勇,有万夫不挡之勇,且有勇有谋,臣建议,趁蜀地不备,只取巴郡以东的地域,蜀地山川险阻,巴郡以西还有长江天堑,不宜深入,若战事僵持,难免不会遭受朝廷、诸国联合讨伐!”

“嗯!上将军所虑极是,此言也甚和孤意!”楚王楚昱道。

“我王英明!......”大臣群跪附和道。

“嗯!好!......就以丞相和上将军所言,起兵十万,上将军洪鄄为主帅,梁锴为副帅,即日兵发蜀境巴郡!......”

“退朝!......”中年太监雌声道。

……

吴国都城,闽州。今福建福州以东。

吴王吴铭烯,年过五旬,双目有神,精神饱满,坐在王位上环视下列群臣。

“众卿都说说吧!楚国来使,愿吴、楚两国盟好,献计让本王趁帝国洪灾无暇顾及其它,而让我吴国借此吞并交东、交西两个小国,使者还言道,他们可以策应我吴国而出兵蜀地!”吴王吴铭烯说道。

对于,楚国的橄榄枝,吴王吴铭烯露出了贪婪的神色,相比之下他更想吞并相邻的宣国,尤其是垂涎宣女王的美色。

“大王!......臣认为楚国的建议不可取!交东、交西两个小国不足为虑,但他们都是皇家的一脉,就这样出兵吞并,容易犯众怒!若是朝廷联合其它诸国联合讨伐!则我吴国危矣!”丞相项博瑞躬身说道。

尚书大人邹沁连忙出列,施礼道:“大王!臣认为这是最好的时机!若是天下太平则不利于我王扩大版图,我王乃雄主,怎能错失良机!况且我吴国良将如云!”

“哦!......”尚书大人邹沁的话让吴王吴铭烯大为心动,尤其是‘我王乃雄主’给他戴了一个大高帽,听到心里满是欣喜。

良久,吴王吴铭烯看看下臣并没有过多的意见,“嗯!......邹爱卿所言正合我意!”

“大王!大王!不可呀!......”丞相项博瑞连忙劝谏道。

“丞相难道不知我王乃雄图伟略,此正是我吴国崛起之良机!如丞相所言,我吴国何时才能雄霸一方?”尚书大人邹沁道。

“这!......”丞相项博瑞顿时无语。

“嗯!好!就以邹爱卿所言,令上将军雷炎为主将领兵六万兵发交东;令张范将军为主将领兵六万兵发交西。若不能胜?军法处置!”

“臣等谨遵王令!......”群臣伏地叩拜。

“退朝!......”

……

燕国都城,长州。位于今日的吉林长春附近。

王宫书房。

燕王章楠与当今天子乃是皇家一脉,其祖父章武与高祖皇帝是一母同胞,随其征战四方,一统天下,才有的大章帝国的版图。

而燕国地处帝国的东北最边陲,北接高离、夫余两个游牧小国(现黑龙江省境内),西联北狄、东胡两个较大的游牧部落(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及外蒙古部分疆域)。

燕王章楠四旬有五,精神毅然,在文案上看着隐藏他国的探子密报。此刻,他眉头紧锁,身后站着亭亭玉立的章婧公主正贴心的给他揉着肩背。

“父王!何事如此愁眉不展?”章婧(jìng)公主关心道。

“还能有何事!......哎!......”章楠深深地叹了口气。

“是吴楚之地有事?”

“哦!......婧儿是如何得知?”章楠深知这个公主从小就极为聪慧,但还是忍不住有些诧异。

“看父王的脸色?恐不止是忧虑帝国的灾情吧?”章婧公主平淡道。

“是啊!据密探回报,楚国和吴国正平凡调动兵马!宣国也在边境上增兵!你说这是何意?”燕王章楠道。

“父王是担心吴楚联合借机吞噬帝国的疆域?”

“有这个可能吗?”

“依女儿看!那倒未必!”章婧公主道。

“哦!......”

“帝国虽然灾情严重,但大将军魏彧福有勇有谋,可不是吃素的,且威名远播!宣女王应该不会这么草率,她应该是在防备吴楚两国,毕竟在吴楚的夹缝中生存,更何况两国也早已对宣国垂涎已久!至于宋、梁、郑三国也有不同程度的水患,暂无暇顾及其他!如果女儿所料不差,楚国应该会借机向西扩张,吴国也可能趁机占领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