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炎这才整理了一下身上的龙袍,收敛所有的情绪,叫来了随身伺候的公公:“包公公,摆驾明华宫。”

明华宫是诚妃娘娘所处的寝宫。

“摆驾明华宫。”包公公扯着公鸭嗓子对殿外大喝了一声。

……

七月二十,汴京皇宫开始了新一天的早朝。

这些日子以来,早朝议事的话题基本都是围绕当下南楚的局面所展开,一会儿是北辽,一会儿是西金人,一会儿是元都府的前楚余孽。

每天都会有不同的密令,圣旨从汴京发出。

只是与以往不同的是,今日的早朝皇上指明在京四品以上官员都要来,哪怕是不开口都要在殿外旁听,不来的革职处置,以往都是三品以上的官员才能参与朝议,今日降低了一级,说明皇上今日的朝事格外重要。

所以,所有接到皇令的官员一大早便集齐在了紫銮殿里里外外,在皇上还没来之前,不少人也都在小声的议论纷纷。

就连已经罢朝的陈太师也被请来了,坐在龙椅之下的席位上闭目养神,他也是唯一一个能够在朝上被赐座的大臣了。

除了还在东宫思过的太子赵哲和依然被关在监国寺等候处理的的户部侍郎窦启,能来的基本都来了。

皇子里面,太子被关禁闭之后,这些日子一直都是二皇子赵岐来上朝,今日,三皇子赵荣也来了。

这三皇子是第一次上朝,难免的有些兴奋,站在二哥旁边,东看看西看看,觉得特新鲜,但是见二哥愁眉不展,他也便兴奋了一会儿过后就拘谨了下来。

二皇子赵岐和参知政事李典是刚刚从平州回来不久,两人于七月初被皇上派往平州行密令之后,也是三日前才事成归来。

在李典出马后,江南毁粮一案的后续基本已经平定,能抓的都抓了,能杀的也都杀了,鸿胪寺使者团家人除了逃到元都府的康羽,童景初,夏定和,侯殷等一干重要的主谋以外,剩下的基本都是替罪羊被砍了头。

此消息也会在择日公告天下,画上一个句号。

至于江南屯田一事,因为此事是刘相主导,李典此行也只是去顺路了解个大概,如今南楚面临诸多的战事,刘相分不开身,此事在李典回来汇报后也就暂时先搁置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之后,在公公的吆喝下,皇上赵炎登上了龙椅。

群臣拜见之后,赵炎也没有废话,吩咐督查使魏横把事情给大家公布了一遍。

北辽人再度南下的消息一出,朝堂众人皆惊,顿时一片哗然,议论四起。

赵炎也任由大家讨论,待大家讨论了一会儿之后,赵炎这才道:“如今北辽大军再度南下,可文枢密使已经带领北麓军去平定元都府余孽和抗击西金人,我北方防线空虚,今日朕将群臣召集而来,就是想听听大家的看法,此乃国之重事,与我南楚社稷息息相关,各位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

魏督查使的消息自然没人会质疑。

皇上开口了之后,群臣便分作了两派开始一一上谏。

以武官为首的西府枢密院门下都请求出兵一战,阻击北辽人。

而以东府政事厅为首的文官一派则是想要和谈。

两派吵了一会儿之后,皇上方才把目光放在了尚未说话的宰相刘祯和陈太师身上:“刘相,陈太师,你们的想法呢?”

在朝中,刘祯和陈洵向来也是政见不同的两方,往日里,因为资历的缘故,刘祯或许会对陈洵多些许的尊敬,但一旦涉及到政见,他也是会据理力争,不会相让的。

听闻皇上问话后,刘祯这才拱拱手:“皇上,至四月初我南楚军征伐凉州到六月,期间发生了诸多的事情,又是粮毁,又是前楚余孽的,如今更有西金人夺颍州,围利州等不利于我南楚的大事发生,在这种种事情的干扰下虽未夺回凉州,可也已经知道了北辽人的实力,文枢密使带领三十万北麓军尚未把凉州夺回来,如今文枢密使带走了二十万北麓军去南方讨贼,虽定州有八万,崇关有十万,可面对二十万北辽军,如今我们在北方无粮无军,这仗如何打?而且一旦北方再起战事,必定会影响到文枢密使在南方的讨贼大事,所以臣认为,目前还是与北辽人和谈最为妥当。”

“难道我南楚除了北麓军就没有能打的了吗?”

刘祯刚说完,陈洵就发话了:“皇上,我南楚尚有十八万神武军在真定府,河北东路镇守,而且河北两路也尚有十几万的禁军,只要把这神武军和这些禁军整合起来,再加上崇关十万北麓军,也不是不可以与北辽二十万铁骑一战。”

刘祯连忙道:“皇上,神武军镇守东燕,河北两路的禁军也都有自己的军务,东边各地草寇盗匪猖獗,正是有了禁军的压制,这些草寇盗匪才没敢胡来,一旦把这些军队调出来,在这种局面下,这两地必定大乱,所以这这些军队绝对不可以调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