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菜国王李淏对年轻的明国皇帝所开出的条件大为惊诧,而且有所不满,认为条件过于苛刻,完有失宗主国之风范。

从当下的大局出发,考虑到两国历史便是友好关系,也不应该对本国如此过分,比皇太鸡的盘剥有过之而无不及。

加之内部还有不少人认为目前战局并不明朗,远未到分出胜负的地步,本国应该继续观望,以免得罪大清。

实际上李淏早就这么干了,由于大清放弃了辽东,撤退到腹地,李淏便以本国遭受天灾为由,大幅度减少了送给大清的贡品数量。

一方面则安地派人联络大明,企图修复因为臣服大清而损害的两国关系。

只是之前大明皇帝对此反应冷淡,如今又狮子大开口,让李淏有些无法接受。

更无法接受的事情还在后面

崇祯二十七年冬(1654年),皇太鸡发兵二十万攻入泡菜国。

一来是对泡菜国所显露出来的不臣之心的警告,二来也是为了壮大自身实力,三来则是避免该国彻底倒向蛮明。

此番兵分四路,由代善、阿济格、杜度、阿巴泰统领。

不但要自行取得贡品,还要将泡菜国的部分人口迁移至大清腹地。

这便是范文程给皇太鸡出的计策,以泡菜之人来充实大清的包衣数量。

若有五十万泡菜人迁入腹地,用四十余万作为包衣来开荒种地,余下部分还能组建泡菜八旗!

皇太鸡思索之后,倒是觉得此法可行。

即使泡菜八旗之战力连汉军都不如,但让其耕作也是可以的。

五十万人便可至少能获得五十万石粮食,多出来的部分口粮等于可以能多养活十万步兵。

若是能够劫掠到百万人口,那就更好了,总之要不惜代价,在泡菜国境内搜刮人口。

李淏对大清的如此蛮横与残暴,心生愤恨,但无奈自身实力不济,只能派人前去苦苦哀求。

见到兵临城下的代善,还得出城迎接,在此之前还遣人前往辽东的明军驻地求援,希望得到大明皇帝的帮助。

只是等了一个冬天,大明皇帝的援军都未到,对方反而劝说李淏应早些来辽东避难

代善倒是没动李淏所在的都城的人口,只是搜刮了价值数十万两银子的财物。

余下三路人马,则在泡菜国境内为所欲为,几乎像是在自家菜园子里一样,予取予求。

事后根据各个道的官吏统计,清军此番劫掠走的人口不下七十万之巨!

为了好少向朝廷缴税,这里面虽然有地方官员夸大其实的部分。

但清军此行的目的不言而喻,主要是劫掠人口,其次才是搜刮财物。

这些被挟持到清国腹地的人口要在冰天雪地里挨冻不说,还要走过千里路程。

最终能抵达目的地的数量可能只有一半左右,当年被清军挟持到关外的大明百姓便是如此这般。

不但这次,皇太鸡打算往后每年冬季都征伐一次泡菜国,最终彻底消化这个居心叵测的藩国。

等彻底控制住泡菜移珉之后,那大清国的实力便能更上一层楼了,可以大为增加对抗蛮明获胜之几率。

刨去在路上冻死与病死的,抵达松花江沿岸的泡菜人口约四十四万,皇太鸡对此非常满意。

持续五年的话,便可得到两百万泡菜人,等于增加了耕作上千万亩良田的包衣,还能顺势富国强兵。

在从蛮明劫掠人口变得困难之后,泡菜国便是皇太鸡心里的一个替代目标。

既然眼下对抗蛮明变得愈发困难,那么脚踏两只船的泡菜国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直接将其灭掉,或许在道义上会落人把柄,而且实际实施起来也较为困难。

莫不如将其人口逐步劫掠过来,为己所用,数年之后便可得偿所愿了

“哼!咎由自取!”

某新皇闻讯之后,对派兵驰援泡菜国没有丝毫的兴趣。

就这些白眼狼能得到啥好处?

皇太鸡不嫌泡菜“辣”,那就吃呗!

如此一来,黄海北部的海鲜归自己,多好呀!

当泡菜二货国王得知自己认为海鲜比其子珉重要得多,还有多伤心呀!

啊~哈哈哈哈

整个冬天,某新皇除了了解本地的挖矿情况之外,都在琢磨每天吃啥!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让自己吃好喝好,开春之后,还怎么继续御驾亲征?

既然大明与辫子陷入了拉锯战状态,那就一年都不能休息,必须年年率兵出关搅和去!

春耕?

老子让你年年春天都耕不上地!

皇太鸡若是在松花江至嫩江以北地区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