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凤阳和青书主仆二人穿越熙熙攘攘的人群,走出城门,出了汴州城,来到城郊。

青书边走边对端木凤阳问道:“公子,我们已经出了这汴州城,接下来,您打算去哪?”

端木凤阳回应道:“去江南!世人皆道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我想去那里看小桥流水人家,看那鱼戏莲叶间,看二十四桥明月夜之景!”

听着端木凤阳的描述愿望,青书不觉中也入了迷,脑海浮现江南之景。“公子说得真好,不愧自小熟读诗书。那就去江南!我也想去江南,见识见识那江南美景。”

二人说走就走,向那南方行去。

正值初春,沿途草色青葱,野花含苞,柳条抽芽,偶遇燕雀啄春泥。

嗅着清新草木之气,主仆两人,感觉身心愉悦,说不出的舒畅。

端木凤阳从前整日待在端木府邸,白天学书晚间习武,极少外出,今见此景,不由心旷神怡。

“公子,那有一人。”青书瞧见远处忽现一条小溪,溪畔一人卧躺于草地之上,身旁有一青牛在溪中饮水。

溪水潺潺,水质甘清,青牛立于溪中大口饮水,下身均没于水中

端木凤阳朝着青书手指方向望去,也是瞧见了那一人一牛。

向前又行数步,那草中卧躺之人也是察觉了这主仆二人,缓缓起身。

只见此人身材娇小,脸庞稚嫩,想必还是少年。他嘴中衔一草根,净显天真烂漫。

他起身面对迎来的主仆二人咧嘴一笑。

端木凤阳见少年纯真无暇,也心生好感,回以一笑,道:“在下赵凤阳,这是家仆青书。我二人从那汴州城来,路经此地,请问附近可有村庄农家?我主仆二人也好去歇息一番,吃些饭食。”

由于端木一姓过于显眼,天下以端木作端木姓的便无几人,极易被人联想到汴州的端木世家。

端木凤阳为避免不必要的惊恐与麻烦,随从母姓“赵”,化名“赵凤阳”。

“当然有了!我家就在附近。若是两位不嫌弃,可到我家一坐。”少年答道。

少年突然想起什么,对端木凤阳二人笑道:“对了,忘记说了,我叫黄信。”

端木凤阳也不推脱,向黄信答谢,随同而行。

黄信走到溪边,将饮水青牛牵出,溪水清凉,青牛不愿离去,但也奈何不了主人意愿,只得闷叫一声以表不满。

黄信手牵黄牛,向前引路,端木凤阳主仆二人紧跟其后。

黄信毕竟年少,一路喋喋不休,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公子你可曾习武?”

“我有个哥哥名为黄一章。三年前,一牛鼻子老道途经我们村子,道我哥哥根骨惊奇,有习武天赋,便把他带走了。”

“唉,我兄弟二人,如今三年未见,也不知黄一章如今如何。”

“想必是不错,哥哥从小就被同村大娘夸赞聪慧,练武也必然不差。”

端木凤阳从黄信的一席话中也知晓些事,其有一兄,三年前被道人收徒带走学武。

端木凤阳回应那少年道:“我曾经也随我三叔练过些功夫,奈何天生愚笨,如今武功还是稀疏平常。”

“那你应该不如我哥,他可是很有天赋的!”黄信脸上难掩得意之色。

青书在一旁听二人谈话只觉有趣,不由憨憨一笑。

三人同行,行有两里路,忽现远处炊烟袅袅。

再向前行走百步,只见一村落缓缓映入眼帘。

黄信兴奋的用手指道到:“瞧,那就是我家村子。”说完,不由牵引黄牛加快了步伐。

端木凤阳二人也急忙跟紧黄信,随之进入村庄。